网站页面中转站:枢纽页该如何规划?

网站上所有页面都是由文本和链接构成的,根据一个网页中文本或链接的占比不同,所有页面都可以被分为两类:内容页和枢纽页。内容页主要由文本构成,目的是给用户提供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站“内页”;枢纽页则主要由指向其他页面的链接构成,目的是引导用户去找自己想看的内容页,如所有导航页、栏目页、目录页等。其中,最重要的枢纽页莫过于产品目录页,因为这既是用户浏览最多的部分,又是整个网站中结构最复杂、层次最深的部分。

显然,枢纽页的设计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决定用户到底会不会如你所愿—点击内容页。枢纽页上信息太多或信息太少,都会给用户的浏览带来不小的阻碍。比如有的网站,某个分类下的产品有上千个,但一个页面上就只展示了10个产品,于是这一个产品目录页就做了几十个翻页。姑且不论其产品分类是不是存在问题,这种页面设计对用户就是极其不友好的,给用户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操作。还有的网站,产品目录页上只放了子类产品的图片和型号名称,但他们卖的是机械设备,不同产品主要是参数和性能不同;图片上产品的外观都差不多,型号名又都是自己技术部门命名的,看不出含义。用户如果想要判断某款产品适不适合自己,就得把这些内页一个个点开看。这种目录页面也是非常典型的完全没考虑用户体验,也就起不到作为一个枢纽页应有的引导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如果在百度上任意搜索一个产品名,哪怕是排在前两页的公司,十个里有八个产品目录页都是千篇一律的设计。

一个合格的枢纽页,至少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对每个子页面的展示信息足够“多”,使用户不必点击内页,就能大致判断其区别。

对每个子页面的展示信息足够“少”,使用户尽可能迅速地完成浏览和比较。页面上有必要的概述或引导,且对用户下一步的浏览有实际帮助。

基于这些要求,在面对不同的栏目、不同类型的产品时,其枢纽页面的结构应该是按需定制、千变万化的。下面笔者仅以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做比较和分析。

(1)大类信息为主

当子类产品之间差异点不多时,产品目录页的介绍重点往往就在这一大类产品的共同特点上,而对于子类产品只需集中展示差异部分即可。比如图7—13这家卖叉车的公司,产品目录页最开头就是一段对所有叉车产品的导语,介绍自己所提供的叉车有多么齐全,又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智能仓储解决方案的,右侧则列出了四条最主要的产品优势。底下的子类产品展示部分非常简洁,只列出了每个型号叉车的图片、承载能力、动力类型,这也正是买家筛选产品时最先了解的内容。整个目录页逻辑清晰、排版干净,易于买家的浏览和选择。

(2)小类信息为主

还有一种产品目录页的设计方式也很常见,就是大类介绍一带而过,重点全部放在子类上。这种情况下,子类产品之间往往差异较大,需要用精练的语言来做目录页的描述,让买家迅速了解各自的特点。必要时,产品目录页的描述应由文案人员单独撰写。

(3)快速筛选器

除了以上最常见的两种产品目录页类型,我们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这类产品本身可能没有太多需要介绍的,但子类产品却是种类繁多、百花齐放。所以,产品目录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怎么利用更直观、更多元的方式,来帮助买家筛选产品。

最常见的“筛选器”就是侧面导航。比如图7—16这家卖密封条的公司,产品目录页的左侧导航就是一个快速筛选器,把数量众多的密封条产品按照应用(Application)、行业(Industry)、密封类型(Seal Type)三种方式做了分 类,买家只需点击自己想查看的类别,右侧就会显示对应的、不同的子类产品结果。

“筛选器”还可以做各种灵活的设计。比如图7—17这家卖包装机械的公司,在“卧式包装机”这个产品大类下还有数十种型号,为了方便买家选择,根据包装袋的不同形状做了一个筛选器。买家只需要点击自己想做的包装袋的具体袋型,底部就会自动推荐出适用这种袋型的包装设备。




(本文内容及图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