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与App的产品形态比较
自小程序诞生以来,“小程序会取代App”的言论就甚器尘上。事实上,小程序与App的优势领域完全不同,App专注于高频、综合覆盖内容与服务的领域,小程序专注于低频、覆盖服务的领域,因此小程序虽然不可能完全替代App,却有可能取代一部分定位于服务的微信服务号。
从张小龙团队对小程序的定位来看,小程序在用户体验方面优于网站,与App相比,更为方便快捷。也就是说,小程序和App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微信团队推出小程序不是想要取代App。从京东购物、摩拜单车、今日头条3款小程序的用户体验来看,确实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符合轻量化、方便快捷的特征,可以让用户随用随走,但这不意味着小程序可以取代App。
小程序很像精简版的App,除了核心功能以外,其他功能都被删除,从而让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最为核心的服务。如果只是想要获取这些核心服务,小程序已经足够,但显然用户需求了之前的公众号。作为微信官方着力打造的两款应用形态,公众号(包括订阅号与服务号)与小程序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匹配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微信官方的解释,订阅号的运营主体多为媒体、政府等机构,主要为用户提供相关资讯,实现人与信息的连接;服务号定位为连接人与商品,运营主体多为电商企业以及在微信端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小程序是微信最新上线的一种应用形态,类似于App,但比后者更“轻”,“无须下载、用完即走”,搭建商家(商品和服务)与用户连接的最短路径,是微信涉足电商的“利刀”,有助于充分释放微信巨大的社交电商潜能。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一个碎片化的场景时代;另一方面,用户对线上和线下不同场景无缝对接的一体化应用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多,从而推动了打通整合不同“信息孤岛”的新应用形态的出现。
从这个角度而言,微信小程序的诞生是必然趋势:经过多年深耕沉淀,微信已经布局了众多“岛屿”,当前更重要的工作是打通“岛屿”间的孤立状态,构建“岛链”。虽然此前的订阅号和服务号也能实现不同“岛屿”的连接互通,但类似于“航线”角色,运量有限;而小程序相当于在不同“岛屿”间构筑“桥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融合。
与App相比,小程序是一个入口较深的产品,在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与爱好,对App的顺序进行排列,通常把使用频率较高的App放在靠前的位置,以便我们有需要时快速使用。位于主屏和Tab栏中的App,我们直接点击就可以使用;其他屏中的App需要滑动屏幕;而对于那些位于分类图标中的App,需要先打开分类文件夹。
我们使用小程序时,最为普遍的方式是,先打开微信,然后进入“发现”页面,再点击“小程序”,接着从历史记录或使用“搜索”功能,获取并使用小程序。和直接使用App相比,这个过程显然颇为复杂,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微信考虑到这种情况,开发出小程序在微信聊天页面顶端置顶的功能,当然,仅有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小程序才能被置顶。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通过对小程序不断进行更新迭代,使其具备更多的功能不就可以了吗?但这种做法会使小程序越来越臃肿,逐渐丧失方便快捷的优势。正如“颠覆微信的不可能是微信类的产品”一般,如果小程序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像App,根本不可能颠覆App。在行业领先者制定的规则下和其竞争,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小程序根本没必要和App比拼功能丰富,专注于核心服务即可,让用户能够在核心服务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这样才能使其轻量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如今的小程序仍属于一种新生事物,相关的模式、标准尚未完善,进入该领域的创业者及企业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QQ、微信的摸索与实践,腾讯已经在线上服务场景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而在线下服务场景方面,腾讯存在着较大的短板。小程序的出现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维码+扫一扫+小程序”为腾讯发掘线下消费场景的巨
大潜在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腾讯可以和餐厅合作,当用户到达门店后,可以直接通过微信的“扫一扫”扫描店内的二维码,然后使用小程序完成点餐、支付、评论及分享,有效降低用户就餐的时间成本,提高餐厅的运营效率,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
事实上,在HTML5火热时,曾经有些创业者及企业尝试和线下实体店合作,为后者开发HTML5页面,并接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工具,让顾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购物消费,但因为没有微信这种成熟的闭环生态,最终走向失败。而通过微信闭环生态提供支撑的小程序拓展线下消费场景,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码也可能退出舞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人像识别等有可能成为小程序与用户连接的新手段。对小程序营销的从业者来说,最为关键的不是采用什么技术、什么连接手段,而是真正认识到小程序表达出的“方便快捷地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理念,在遵守这种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小程序营销的推广方案,才能真正享受小程序带来的巨大红利。
(本文内容及图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