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如何实现商家与用户的精准连接
微信小程序上线之初,引发了各方关注和热议:众多用户积极体验这一轻应用模式,甚至认为“手机中的所有APP都可以卸载了”;各商家则“摩拳擦掌”,想着如何通过小程序更好地进行引流变现和构建新商业模式…那么,微信小程序到底想做什么?它又能为用户和商家创造何种价值呢?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指出,小程序的初衷是实现应用触手可及、无须安装、用完即走。显然,这将对APP应用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2016年苹果 APP Store的创收为280亿美元,众多APP开发者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这也是为何小程序在受到追捧的同时又引发互联网业界诸多“哀嚎声”的原因一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虽然开拓了新的方向和空间,但也意味着旧业态的洗牌甚至淘汰。
不过,就微信自身而言,并无意去颠覆APP应用市场,或者说它研发小程序的动机不在此处。张小龙提到了小程序的两个线下连接场景:公交车扫码获得实时到站时间;汽车站扫码购票。微信团队指出这两个场景都属于弱连接,即用户再次使用可能要过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同时两个场景与线下紧密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程序是一种更适合从线上到线下的新连接方式。
另外,小程序既不能推送消息,也禁止分享到朋友圈,其背后体现的是“用完即走”的理念:当用户不需要时,就不要去打扰用户。
腾讯对未来互联网和自我发展的定位是“连接一切”,微信、小程序都与这一大的战略目标相关。当前,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连接已经较为成熟,而人与物品的连接则相对滞后。对于无法电子化数字化的物品,最便捷的连接入口是二维码,而小程序想要做的正是以二维码扫描为核心入口实现人与物品的精准、高效连接。
小程序可以通过线下扫描二维码、精准搜索或朋友点对点、点对群分享的方式进入,但无法通过识别二维码图片进入。这意味着小程序对线上导流进行了限制,以避免对用户造成“骚扰”。
另外,小程序也让用户手机得以“减负”,特别是对于手机内存较小的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那些使用频率不高的APP肯定会被卸载以节省手机存储空间;不过对于用户经常使用的高频APP,小程序能否实现完全替代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前,去哪儿、携程、摩拜单车等诸多APP都已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不过,这些小程序在功能上并不完备,无法完全取代APP。当然,这并非小程序本身的问题,而是很多AP和商家出于争夺流量入口的考虑而“有意为之”。因为随着互联网商业市场中流量获取越发困难,任何商家都不会愿意将流量入口拱手让人。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小程序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取服务的入口,然而这一服务接口要完全取代以往的APP入口,至少从当前来看还不太可能。因为相比直接点击AP获取服务,使用小程序则要“打开微信一发现一小程序”,然后才能找到使用过的小程序获取相应的服务,这显然使服务获取流程复杂化,与用户的简便性诉求相悖。
小程序的出现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一些订餐、旅行、出行等易于工具化的服务类APP更是首批研发上线小程序的主力。然而,小程序没有订阅关系和粉丝、在微信中没有集中入口、没有应用排行和收藏,只有访问量和访问记录。这虽然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应用体验却也为众多依靠微信生态存活的小企业和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线上方面,微信团队指出,小程序比较适用于工具性的低频应用。从这一意义而言,小程序与服务号体系相似,都是连接内容以外的东西。产业方面,应用开发将成为受小程序影响最大的领域,甚至整个产业生态格局都将被颠覆重组。特别是以往借助APP爆发成长发展起来的程序外包企业,既面临着行业规则改变带来的巨大挑战,也会获得小程序拓展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小程序的价值和影响将更多地体现在线下连接方面,这也是微信的初衷:将小程序打造成线下弱连接入口。在流量获取成本不断抬升的背景下,小程序能够帮助商家在短期内吸引更多流量,降低获取客户和开发应用的成本。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商家的流量入口将由另一个渠道商掌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借助微信本身庞大的用户规模,小程序必然会在业界引发新一轮的商业变革。小程序关注线下和弱连接,表明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开始走向成熟和理性,将更多关注点放在了细微应用和服务上,争夺内容也从过去的高频刚需转向低频刚需。
(本文内容及图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