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搭建最短服务路径,节省用户时间
微信开发小程序的一个意图是希望重新定义服务路径的长度,搭建最短服务路径。在对小程序的讨论中,很多开发者都对小程序“触手可用、即用即走”理念产生了疑惑:产品不是应该想方设法留存用户吗?如果是用完即走的,又何必费心费力地去开发小程序呢?
这种疑虑其实是只看到了“即走”的一面。事实上,如果产品本身足够优秀,能够带来很好的体验,用户自然会“回来”重复使用。
例如,能够为人们提供精准搜索服务的Goge,本质上也是“即用即走”,但用户在下次需要搜索服务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它。因此,微信小程序其实是让开发者回归到产品或服务本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产品上。
另外,用户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要想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
感受到产品的核心内容,获得优质体验,就需要建立最短的服务路径即将关注点放到“即用”上,让用户能够立刻感受到自己的产品是好产品。
如果将便捷性作为判断好产品的标准,那么服务号就不能称为一个好的产品。例如,用户想要买一张火车票,首先需要扫描关注一个购票务号,然后花费时间在服务号中找到买票菜单,完成注册后才能支什购买。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为何不能扫码后直接购票而非要先关注服务号?如果在武汉扫码就自动默认为选择武汉出发的票,在北京南站扫码默认为此站出发的票,岂不是更好?
小程序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用户扫码后不用关注和注册,也不用花费时间去找买票菜单,而是自动通过微信账号登录立即买票,从而大大缩减了获取服务的路径,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使用体验。这样,当用户下次需要购票服务时,自然会首先选择这一“即用即走的产品。
从这一角度来看,微信用小程序替代服务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能够建立起更短的服务路径,节省用户时间,为用户提供更顺畅的产品体验。
1、线下场景
一个小程序可以生成多达1000个带参数的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不同的二维码进入同一个小程序的不同页面。以公交车站为例,如果城市中每一个公交站的每一路车的站牌都有不同的二维码,那么乘客等车时只需扫描相应的某路车的二维码,便可即时获悉该路车的实时位置和预计到站时间。
如果是通过服务号去做,虽然也有带参数的二维码,但却需要用户
首先关注并通过相应链接进入公交服务页面;同样,利用APP获取服务,不仅需要专门下载,还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需要查找的公交车号码此外,如果将每一路车视为一个不同的URL,那么HTML5也可以实现最快获取服务,但在使用体验方面却无法与小程序媲美。因此,小程序在候车等线下场景中是缩减服务路径、提供更优质使用体验的最佳方案。
2、社群场景
当前,拥有8亿多名用户的微信已成为承载线上社交关系的最主要平台,因此,微信小程序同样适用于社群场景特别是垂直社交产品。个明显的现象是,由于微信套牢了人们的社交关系,因此,任何产品旦与他人建立了联系,都会通过微信进行后续交互,而很少会回到原有的产品。
同时,人们的社交需求越来越垂直细分:喜欢观看赛车比赛的人希望与有相同爱好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喜欢旅游的人同样也想和更多的“驴友”分享沟通……然而,从微信公众号向APP特别是非刚需的垂直社交APP中导流并非易事,而且路径过长也容易造成用户流失。与此不同,小程序置顶、收藏、深度搜索的特点,则可以大幅提高垂直社交的用户转化率和活跃度。
3、协作场景
类似于社群场景,进行内部伙伴间的线上沟通协作需要借助微信以外的工具,而与外部伙伴的沟通又需要回到微信平台。如此,两个不同工具间的转换拉长了人们的沟通路径,也阻碍了信息的充分互联互通。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沟通使用的是阿里巴巴的钉钉平台,而外部沟通依然借助微信,那么当阿里巴巴开发了一个钉钉的微信小程序时,则该公司内部和外部所有的沟通或协作便都可以整合到微信平台上,如此便大幅缩短了信息传输与内部协作的路径。
小程序能够缩短协作场景的沟通路径,一个重要依托是微信占据了国内用户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使其他应用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分享微信独占的用户时间。
(本文内容及图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